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元應大師紺紙金泥《華嚴經》 請大家絕對要去看

發表主題: 元應大師紺紙金泥《華嚴經》 請大家絕對要去看  


 


 


 


 主題發表人:陳祥偉(ike42ws)   2008/03/09 00:28:24 


 


 


展出日期:9732~14


展出時間:每日上午 9 到下午 5


展出地點:台北市國父紀念館3樓逸仙畫廊


 


拙學的比丘尼好友前往覽勝後 強烈推薦要求拙學一定要親臨拜謁 茲轉達簡述其殊勝的所在


 


現場盡是華嚴經的金泥文句 字字無不珠璣璋瑋 所謂經典所在即為有佛 體質敏感者都能感受到強大的能量磁場 護法善神亦是滿佈鎮守 除了賞心悅目外 參展完更能使自身能量充沛 神清氣爽


比丘尼好友在參觀途中忽然毫無緣由丹田劇烈翻騰絞痛 疼痛難耐便逕往如廁 竟然排洩出從沒看過的穢物 彷彿大清倉般一洩千里 事後全身舒暢輕若飛燕 倍差於平時多多矣


另一偕行的信徒患有腳痛 所以便一跛一跛看完展覽 觀畢下樓進電梯忽跌一跤 料想必定雪上加霜 怎知非但無礙 本來的腳痛竟剎時痊癒 康復成常人走路的姿態 同行者莫不嘖嘖稱奇"佛祖來喬腳骨"


懇請各位得知者把握最後幾天 同入華嚴性海


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


 


 


 發表人:伴僧常染俗(ike42ws)   2008/03/09 00:29:53 


 


 


元應大師金泥《華嚴經》 973月來台莊嚴展出


 


以精進不懈的禪修功力,元應大師以謙敬心一筆一沾,一劃一寫所完成的金泥《華嚴經》將來台展出,讓聞者見者都能瞻仰此無上莊嚴的墨 寶,體會抄經者的大智慧、大願心。


 


法緣萬里牽 韓佛教國寶來台


 


 


更新日期: 2008/02/18 04:39  周麗蘭雲林報導


 


 


 這端是台灣小寺,那端是為撫慰韓戰死傷亡魂的石窟,一段似有業力牽引的旅程,莫名促成兩地師父萬里法緣一線牽。被視為韓國佛教文物國寶、近六十萬字的手抄金泥、墨書《華嚴經》,也因這段奇妙因緣,首度踏出韓國國門,將在三月二日運抵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。


 


 


 前年十一月,雲林縣慈光寺住持圓教法師帶著《華嚴經》研討班在家弟子,前往韓國參訪,就在距目的地不遠的叉路前,負責帶路的韓國比丘尼忽然迷路,逕往不知名的山路前去。


 


 


 抵達後,慈光寺一行才知走錯路,意外造訪旅程外的「瑞嵓精舍」。寺方隨緣簡介該寺位於南北韓交界處,韓戰當年曾死傷無數,元應老和尚為安撫亡靈,皈依阿彌陀佛,費時數十年打造精舍。


 


 


 法師巧遇老和尚 中韓結緣


 


 


 參訪時,大弟子提及七十歲的師父元應老和尚,兩度以墨書、金泥,花了十五年時間,手抄佛教經典中字數最多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寫到眼睛差點失明、手肘脫臼,但寫完後卻又不藥而癒。


 


 


 元應是韓國知名的大禪師與書法家,兩部手抄華嚴經被視為佛教國寶,在韓國國內展出三次後,長存於寺內保險箱。慈光寺圓教法師鼓起勇氣,請求能否有緣瞻仰華嚴經?由於從無賓客要求過,加上來者是外國人,大弟子誠惶誠恐打電話詢問師父,沒想到電話那頭的元應一口答應,首度告訴大弟子保險箱密碼。


 


 


 圓教法師回憶,目睹金泥手抄華嚴經的一刻,心中感動莫名,不禁滿面熱淚。她說,曾在台灣帶著弟子恭誦《華嚴經》,見到韓國國寶級手抄華嚴經,似是冥冥中的福報與因緣。


 


 


 手抄金泥華嚴經 盼種善根


 


 


 回台不到一個月,圓教法師二度參訪瑞嵓精舍,見到元應老和尚。慈光寺弟子表示,元應是韓國佛教界傳奇的修行僧,平日修持嚴謹,鮮少露出笑容,見到異國的圓教法師,竟開口笑了好幾回,彷彿是宿世的師徒,一點也不陌生。


 


 


 笑談間,元應表示希望手抄華嚴經能出國展出,讓更多眾生透過華嚴經見佛、見法、見僧,種下善根,期許圓教法師承擔。圓教法師說,她只是小比丘尼不敢當,想介紹台灣其他大道場承接,老和尚卻安慰她,不必有壓力,「就是你了,你要去完成它。」


 


 


 順利借檔期 三月台北展出


 


 


 老和尚又強調他不為名、不為利,也希望慈光寺秉持相同態度,來台展出時,不得藉故募款、義賣,不要有記者會,也不要有開幕典禮。


 


 


 慈光寺遍尋北中南三地展覽場地,發覺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才夠大,可惜展期已排到五年後,在莫名因緣下,竟成功說服原借展單位割愛,確定於三月二日至十一日展出。


 


 


 


 發表人:伴僧常染俗(ike42ws)   2008/03/09 00:30:40 


 


 


元應大師的上人是錫巖禪師,這一系的法脈是由鏡虛大禪師傳給滿空法師、水月禪師、慧月禪師這三大弟子,其中元應大師傳承慧月禪師、石虎(昔湖)禪師、錫巖禪師這一系。繼承慧月禪師「幹活兒」的禪風,元應大師認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修行。現今的瑞岩精舍住持法仁和尚當初來到智異山請求出家時,大師詢問他的第一句話不是「你有何遠大抱負」之類的問題,而是「你會工作嗎?」


不喜歡工作的人是不能成為元應大師的弟子的,大師說:「要把工作當作修行才行,這才是正確的修行。只在房間裡打坐只是一半的功夫而已,那是小孩子的方式。」西元六世紀的釋尊時代,出家人以托缽為生活,隨著時代的變動,佛教也跟著變化了,但這時的佛教該用什麼來維持托缽的精神呢?幹活兒!元應大師就跟弟子們強調:「一切都歸於工作就是修行。」因為幹活是學習謙下的過程,通過幹活才能體會下心。一直到現在,七十三歲高齡的元應大師還親自在幹活,至今也沒有侍者隨侍身邊,一個人在墨黑的夜色中走向法堂,在石窟法堂誦經,誦經聲迴盪在法堂山間;他也在爐灶下親手烤糕餅,分享給他座下弟子。二十六歲那年,元應大師告別他的師父上人──錫巖禪師,來到智異山,這裡成為他的禁足之地,一待就是四十六年;用三十年的時間他打造了一個莊嚴無比、重重無盡的華嚴世界,這裡可說是他一生的修行之地。一九六一年的四月初春,元應大師來到碧松寺,當時的季節櫻花、杏花盛開,山谷中開滿各種花兒,一種故鄉的熟悉感紛然湧上,元應大師說:「我感受到這個地方跟我有很深的因緣。」四十六年前的碧松寺殘破得有如廢墟一般,僅剩一間破舊的茅蘆,也沒有什麼人到這深山中來參拜,那時要重建道場是十分不容易的。重建佛寺最當務之急就是該如何建造供奉佛陀的法堂,但重建所需的木材和搬運都需要大筆經費,大師認為自己是為了斷除俗緣才到這深山老林中修行,怎能再向施主化緣經費呢?因此他利用山上的柿樹所結的果實,製作柿餅販售,漸漸地,經過四、五年人手逐漸增加了。


 


元應大師的大弟子靈珠法師回憶當時艱辛的日子,寺院沒有糧食,寺裡的法師就把山裡產的一籃子小小的土蘋果拿到山下市集去賣,再換一些大麥米回來,摻些地瓜、馬鈴薯或玉米煮食以果腹。位在慶尚南道咸陽郡的智異山是韓戰前後,親北韓游擊隊的主要活動地,元應大師一九六一年剛到時,到處都能感受到戰爭的血腥。最後的游擊隊員被捕,是大師到達這裡前四年的事,此後仍不時有「殘餘隊員躲在山中」的消息傳出,而在激戰過後的地方開挖,甚至可以發現戰爭遺骸。在智異山就流傳著「每個山谷都有無數屍體」的傳說,有人說,膽小的人如果進入山中,還可能聽見鬼魂的怨聲。在這個充滿怨仇的地方,有許多人犧牲,在這裡的無主孤魂有許多悲歎,是那麼地徬徨,大師自問:「如果『度一切眾生』是佛弟子的義務,那我能為這些懷怨的孤魂做些什麼呢?」「開悟是從哪裡來?又將從何處去呢?」偶然間,元應大師走進山的更深處,到了一處滿是石頭的地方,從這時開始,石雕瑞岩精舍的佛事就此展開,因為大師發現了建造佛陀道場、雕刻神聖佛像的淨地,他發願在這裡為無數無主孤魂尋求離苦得樂。這個發願成就了現今瑞岩精舍瑞岩洞。大師規劃了整個道場道場的布置和各尊佛像的位置,他親自畫底圖,找來石工雕刻,用浮雕的方式將佛的莊嚴呈現在自然天成的岩石上。入口處一入眼是高大的四大天王,彷佛在鎮守著這由巨大摩崖佛像所形成的寺院;山腰石洞中的巨大空間就雕成石窟法堂,隨著天然石壁的凹凸直接雕鑿,刻出法堂的四壁與頂蓬,法堂的正中央坐著阿彌陀佛,一面石壁上雕刻了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,整個法堂是個巨大的佛陀世界。這些山中岩石都是億萬年來就佇立於此,雕刻工程的艱難自不在話下。巨型的天然岩石無法搬動,要雕刻巨石的下方就要先挖土,要雕刻上方則要搭梯架;整個工程都沒有用到電動鑽孔機,都是用手一鑿一鑿刻苦完成。這些雕像經歷歲月風霜的洗禮,所以跟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就像是自然天成一般。


 


元應大師藉由「廣大莊嚴的華藏世界──實踐在人間」的方式,安慰了一個受傷的年代。但是他的發心與腳步卻沒有一刻停下來,在開始建造石窟法堂的同時,他也著手另一件抄寫華嚴經全文六十萬字這件事。


 


在佛教界,寫經是傳統的一種修行方式。為了抄寫最完整的《華嚴經》,元應大師首先找來各個重要版本的華嚴經,一一對照這些版本的每一個字,辨別寫錯或是脫落的地方,花了一段時間整理好《華嚴經》,他方才進行寫經。


 


《華嚴經》是佛教典籍中相當大部的經典,總字數有六十萬字,如果以一天寫一百個字,需要花十六年才能完,這個抄寫心願的確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完成的。


 


十六年是多麼長的時間,需要多大的專注與毅力才能完成啊!一開始他抄寫的第一部《華嚴經》是用墨筆書寫,因為花費眼力過鉅,在抄寫工作進行到第五年時,眼睛就出了問題。常常眼睛會很疼痛,甚至痛到沒法看電視,遇有重要新聞時,就只能閉著眼睛聽新聞。因為眼睛的關係,實在太痛時,不得不暫停抄寫,休息個一、二天,就這樣在眼疾的困擾裡寫寫停停,用了十年的時間終於完成,但可喜的是,居然比預估的十六年快了三分之一的時間。


 


第二次寫經,元應大師則選擇困難度更高的寫法,他以金泥為墨再次書寫《華嚴經》。但是在份量一樣,使用媒材不同,書寫流利度更受限的情況,這次僅花了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抄經大願行。


 


當金泥寫就的八十卷《華嚴經》的經頁一頁一頁鋪在大殿的地上,陽光透過窗格照進大殿之中,陽光與金泥經文相互輝映出燦亮莊嚴的氛圍。每日伏首在紙頁上虔敬書寫,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一筆一筆寫下的《華嚴經》的全貌,當他一遍遍繞行這些經頁的時候,帶著平常心,臉上一派平靜祥和,他的誦經聲彷彿滲透到經文裡的每個字,深深地迴響著。


 


三十二年前在元應大師來到智異山十多年後的一天,他回到上人──錫巖禪師晚年所住的寺院,拜見師父上人。對於離開自己身邊到沒有關係的智異山修行,一去十多年的弟子,上人面對弟子所說的第一句話是:「在智異山修行,你打開了什麼眼界嗎?古人說,雖然打坐十劫,佛法還是看不見。你懂得這個意思嗎?」元應大師回答:「實相,怎麼是能見得到的形體呢?如果是看得見,這就不是真實;如果佛法出現的話,這不就是妄想嗎?」因為對佛法有真實的體悟,他得到上人印證的傳法偈。


 


因為有對佛法最深切的體悟,元應大師以「作務」作為修行的根本,傳道的法門濃縮成一句「下心」,他說人生還沒學完的一句話就是下心。「自謙」這樣簡單、平常可見的一句話,就是元應大師的所有法門,而他在雕佛寫經與平時的作務中,去成就他所悟到的佛法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(以上文章是<牟尼佛法流通網><佛法心得討論版>的內容,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


的見解,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,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!


佛法心得討論版  版主  釋大寬  合十)


 


3 則留言:

  1. 此則為私密回應

    版主回覆:(04/16/2009 12:05:00 PM)


    此則為私密回覆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2009年4月26日 上午8:36

    &nbsp;阿彌陀佛 弟子引用了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2009年4月26日 上午8:37

    元應大師金泥《華嚴經》 97年 ...《詳全文》

    回覆刪除